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客户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李展

发布:ayyhrl浏览:10957次
详细说明

核心价值观是特定时代里国家、社会及个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不变,它需要有一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共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符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是否植根于传统文化,是否体现民族特性;二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科学先进,是否顺应了世界潮流,是否反映了本民族的前进方向。如果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核心价值观就能转化成社会的共识,成为凝聚民心、引领社会进步的力量。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实际上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表述。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社会及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追求,是当前理论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从文化与价值观关系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而文化强国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服从于也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放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框架中来考察。实际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都是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语境中提出来的。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所谓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建立在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之上。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化上的价值观,用它来解释各国的进步或落后,学者们试图确认哪些价值观能促进进步,哪些价值观会阻碍进步。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常常受制于价值观。一国人民接受什么价值观或不接受什么价值观,常常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及所取得的成就,所以经济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过程。①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崛起同时也需要价值观的崛起,正如杜维明所说,一个时代的兴起,不可以没有任何指导思想,没有任何价值体系,没有任何远景,对于人类的各大问题没有任何提案。中国“作为醒来的巨人,我们对人类前途的观点和责任是什么呢?”②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也关系到世界的未来。

无疑,中国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同时应认识到,中国决不能通过移植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来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中西各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生长土壤,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绝不能把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当成其他文化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众所周知,西方文化有两个基本的源头,一个是古希腊文明,另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当前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如“民主、自由、人权”等,虽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形成的,但其思想因子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的教义。完全照搬西方的价值观,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依据,它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必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必须是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提升。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也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毛泽东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③同样,中国现时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而来,是对传统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今,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模式。我们认为,中国模式之所以是中国的,就是因为它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处处显露出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企业动态 资费政策 服务指南

豫公网安备 41050202000058号

豫ICP备2022009626号-2
a